从钢结构领军者到光伏施工先锋的跨越发展在双碳目标引领的新能源革命浪潮中,陕西九州众建建设有限公司以钢结构领域积累的雄厚实力为基石,率先完成从传统建筑企业向新能源赛道领跑者的角色蜕变。本文将深入剖析其战略转型的底层逻辑、技术融合创新模式及对行业发展的启示。
陕西九州众建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西北地区钢结构工程领域的标杆企业,曾参与建设西安奥体中心、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等重大项目。但随着建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钢结构工程市场呈现三低三高特征:利润率持续走低(2022年行业平均利润率降至4.8%)、技术门槛降低、市场增量放缓;而同时用工成本攀升、环保要求提高、同质化竞争加剧。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16GW,同比增长148%,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60%。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50%,延安、榆林等地光伏基地建设进入爆发期。钢结构企业的空间结构设计能力、高空作业经验与光伏电站建设存在天然的协同性。
公司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将BIM建模技术延伸至光伏阵列设计领域,开发出钢结构+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在铜川200MW农光互补项目中,创新采用预应力张拉桁架结构,使光伏板安装效率提升40%,土地利用率提高35%。
通过参股单晶硅组件企业、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设计-施工-运维-电力交易的全价值链服务能力。2023年承接的韩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从屋顶荷载评估到智慧运维系统的全流程交付。
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在光伏支架抗风压计算中的应用,高空焊接技术改良为光伏电缆桥架快速安装工艺,展现了传统技术的新能源场景转化能力。
搭建光伏工程管理云平台,通过无人机巡检、AI缺陷识别等技术,使项目验收效率提升70%,运维成本降低25%,该模式已入选2023年陕西省智能建造典型案例。
九州众建的转型实践证明,传统建筑企业的破局之道在于:将既有优势转化为新兴产业的入场券,通过技术融合重塑核心竞争力。这种主动拥抱变革的勇气,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微观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