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水门桥到底被志愿军炸了几次?事实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三亿体育官网注册平台

欢迎您访问 三亿体育官方网站

三亿体育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欢迎来电咨询

0511-88522496

新闻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0511-88522496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相关知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相关知识

水门桥到底被志愿军炸了几次?事实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2024-12-28 08:53 已有人浏览 小编

  

水门桥到底被志愿军炸了几次?事实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真兴里至下碣隅里的长隘路是美陆战第1师进出长津湖地区的唯一道路,一旦道路阻塞,从陆路的补给和后送将会完全断绝。

  由于黄草岭以北的美陆战第1师有一万四千人和1400台装备,在下碣隅里通过空运进行伤员后送和人员、物资弹药补充后,之后的行程中,光依靠空投是不可能得到充足的补给的。因此,必须一口气越过黄草岭到达真兴里。

  而志愿军则必须在这条长隘路上尽可能地堵截美陆战第1师,确保第26军能够及时投入交战,将其消灭在长隘路上。由于志愿军缺乏重武器,破路、炸桥、设置障碍成为阻敌南逃的主要手段。至少可以像西线那样,在尽可能消灭敌有生力量的同时,将美陆战第1师的重型装备都留在长津湖地区。

  因此,敌我双方本来的围歼与突围行动,变成了破路与修路、炸桥与架桥、设障与清障的生死竞赛。实际上,志愿军第20军炸断了这条长隘路上所有的桥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设置路障,比如,在下碣隅里至古土里这一段,利用德赖斯代尔支队遗留的装备车辆设置了9个路障。连黄草岭山口索道的铁制桥脚柱都被用来设置路障了。

  水门桥位于黄草岭山口,由于一侧是耸立的悬崖,另一侧则为断崖深谷,无法修筑迂回路,因而成为一个咽喉之地。自然是敌我必争之地,也是志愿军必炸之桥。

  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回忆不确,或者是水门桥战斗的记录资料并不完整,水门桥被炸了几次,并没有公认的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志愿军在12月1日、4日、6日“三炸”水门桥。此外,还有炸了三次以上的说法。笔者只能利用作战日志中的只言片语,并根据战场形势来做个分析判断。

  来看美军战史的记载,美陆战第1师“师工兵参谋兼第1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事前将此桥的强度加强到50吨,但在两三天后就被中国军队破坏了。以后,第10军第73陆军工兵营担任了维护主要补给线的任务,立即架设了钢制的M2式车辙桥。然而,根据12月4日的空中侦察,判明此桥又塌落下去,部分桥台也被破坏。”

  12月6日,为迅速架通水门桥,陆战第1师工兵参谋兼第1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工兵中校亲自对水门桥的破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空中侦察,根据侦察判断,要求空投四套车辙桥。7日进行了空投,实际回收了3套,由两辆工程卡车装载,并做好架桥准备。

  这样,美军记载与志愿军12月1日和4日这两次炸桥与这段记录对得上。但是12月6日的炸桥是否存在?

  由于下碣隅里至真兴里的长隘路是一条质量很坏的单车道,卡车通行也极其困难,如若通行坦克必须改造道路。11月18日,真兴里至古土里的道路还不能通行M26潘兴坦克。

  美陆战第1师为了保证M26潘兴坦克能够通行长津湖水库地区,对沿线的道路进行了拓宽,对桥梁进行了加固。其中,将水门桥的强度加强到了50吨的承重。

  11月27日东线坦克到达下碣隅里,可以判断是在27日长津湖之战打响前对水门桥进行了加固。事实上,用木头修的桥不能保证能够通行M26潘兴坦克(重41.7吨的大家伙)。因此,认为志愿军第一次炸桥后,美军用木头来修桥是不能够成立的。

  而此时,志愿军第60师主力还在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间,所属第180团在古土里西南的在院里一线牵制古土里之敌,还没有受命南下到黄草岭山口。

  另外,12月1日,美陆军第7师第31步兵2营到达古土里,接受陆战第1团团长普勒上校的作战指挥;由于黄草岭被志愿军占领,其成为最后一支通过黄草岭山口北上的美军部队。也是通过水门桥北上的最后一支美军部队,说明桥是在该敌通过水门桥后被炸的。

  12月1日,水门桥第一被炸后,美第10军第73工兵营在被炸处架设的钢制的M2式车辙桥;12月4日,M2式车辙桥被志愿军炸断了,同时炸毁了部分桥墩。之后,水门桥就被第60师第180团控制了,美军并没有从地面接近水门桥,而是两次从空中侦察了水门桥。12月4日和6日之间,美陆战第1师没有第二次架桥。桥本来就是断的,哪来志愿军第三次炸断桥呢?

  在这里请注意,笔者讲的是在美军12月7日空投车辙桥前,水门桥被炸断了两次;但是,志愿军炸桥显然不止两次,甚至是三次或者是多次,12月6日炸桥的可能是存在的。但是,由于天寒地冻、携带的炸药有限,故而破坏程度有限。

  12月1日中午,第20军首长特别强调:黄草岭以南真兴里以北之破路任务为首要任务,破坏后派部控制,给修路敌人杀伤,并派少数接触敌人。12月1日是第一次炸。

  12月3日,20军阵中日记记载:黄草岭南、门岘确无敌,线团后又上报门岘工事已筑好,公路已破,但堡后庄有敌。

  但当天晚上20军阵中日记突然写道:60师前面阻击之180团要特别加强门岘,应把被敌占领地夺回,破路,其主力应到黄草岭以南,加强工事,守一个星期决心不能动摇。

  按照阵中日志,有可能12月3日下午美第10军第73工兵营架设了M2式车辙桥。到4日又被志愿军炸断,这是第二次炸。

  美军当时掌握有制空权,对其撤退必经之路上的水门桥是高度关注的,因此,每次炸桥,虽然地面部队不能到达水门桥,但总能通过空中侦察获知情况。因此,4日的空中侦察发现桥又被炸断了。

  12月5日,远东战斗运输司令丹纳空军少将飞抵下碣隅里,建议以C-47空运撤退全部兵力。这对拥有强大航空兵力的美军而言是可行的方案。但考虑到陆战第1师的重型装备不能空运而必须破坏掉时,史密斯拒绝该方案了,决心将所有装备带回到咸兴。为了能够确保重装备通行,所以在6日在下碣隅里撤退行动开始后,师工兵参谋兼工兵营长帕特里奇中校从空中评估了在水门桥断桥处架桥所需的材料。

  12月8日,第20军军长张翼翔询问第180团公路破得如何?参谋长俞炳辉答道:昨晚未破主要是情绪有问题。张翼翔下令立即前去破击。

  由此可知,在12月7日美军空投M2车辙桥后,第20军即判断其又要架桥,因此令第180团在晚上再次破桥。

  到晚上7时,第20军军部收到消息确认门岘与堡后庄洞桥已被破,坦克确不能通过,堡后庄以南公路亦破,路上放有3辆坏坦克。

  对照双方的记载,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就是志愿军在12月6日及以后的炸桥,应该是进一步对断桥处扩大破坏面。即12月1日、4日是两次炸水门桥,6日是扩大破坏性的炸桥,也就有了三炸水门桥的说法。

  由于水门桥此时已处于志愿军的控制之下,志愿军可多次对桥进行破坏;但美军只能通过空中侦察来判断,发现桥一直是断的,也就认为志愿军只是两次炸断了水门桥。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原先使用M2式车辙桥就可以架通的地方,由于第180团彻底炸毁了桥墩,美陆战第1师必须用木头支架架设临时桥墩后,才能用两套M2车辙桥架通水门桥。

  从照片也可以看出,水门桥北面的三个桥墩没有受到破坏。说明志愿军炸药不足,不得不在同一处增大破坏程度;从整个水门桥来看,只有这个地方被炸过,后面水闸房的墙面上有炸药爆炸后留下的痕迹。否则,志愿军完全可以炸掉水门桥北面的3个桥墩,那样会极大地增大美陆战第1师修桥的难度,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水门桥战斗中,志愿军经过十几天的行军作战而没有得到补给的条件下,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条件进行破路、设障和炸桥。归根结底是严寒天气和志愿军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影响了战果。

  作为当事人,陆战1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上校说道:“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讯设备。否则,我们绝不可能走出长津湖。陆战1师不过是侥幸生还。”

  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志愿军一夜之间将美陆战第1师分割包围在四个地区,同时,在道路上炸桥破路、设置障碍,断敌退路。这种打法,在国内战争中国民党美械军而言,绝对是崩溃的结局。

  因此,当志愿军第20军的一位师级首长通过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战果,发现水门桥原本的桥基已经全部被炸毁的情景时,高兴地向兵团首长汇报:水门桥已被完全摧毁,美军已无路可退!然而没想到的是,陆战第1师依靠强大的后勤和工程保障能力,逃出生天。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漫长的战斗》一书,其中有一段写道:“他们(志愿军)展现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意志力。数十万官兵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弹幕火海。浑身挂满冰凌,还在顽强地冲锋。”

  水门桥战斗向敌人展示了志愿军惊天地、泣鬼神的空前顽强的战斗精神!在缺少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缺少必备的重型武器,缺少空中支援,缺少现代化通讯设备,缺少针对性战场准备的情况下,发扬了我军英勇顽强、刻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值得历史永远铭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三亿体育南京服务中心三亿体育南京服务中心

与水门桥到底被志愿军炸了几次?事实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相关的其他内容